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李嘉誠首次回應中國官媒批評:不寒而栗






李嘉誠首次回應中國官媒批評:不寒而栗

海彥

2015.09.30 20:30

香港—

在新華社瞭望智庫及人民日報微信等官媒先後嚴辭批評香港首富李嘉誠從內地“撤資”是“過河拆橋”,引發輿論風波後,李嘉誠星期二打破沉默,首次罕見地發表聲明回應。李嘉誠表示,批評他的“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遺憾”。

身為長江和記董事局主席的李嘉誠,929日通過旗下香港長江實業集團的官方網站發表聲明,表示最近一些人對他本人和集團作出毫無根據的指責,惹來網民及傳媒的關注。

李嘉誠在聲明中否認撤資,指長和系重組,沒有減少持股比例,沒有從中套現,指責完全不成立。他說,沒有在內地及香港囤地,減少房地產投資比重,不等於不投資內地。李嘉誠稱,內地部分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因此減少買入土地,同時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一帶一路”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所以集團投資海外業務,與國家政策並無抵觸。

李嘉誠表示,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改革開放,致力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並不相信文革式思維復蘇,而個別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國家方向。

香港媒體報道,自中國大陸官媒912日起多次發文批評,李嘉誠沉默了17天。長和發言人表示,李嘉誠不希望讓這些毫無根據的口舌之爭成為焦點,喧賓奪主,衝淡習主席訪美的重要訊息。發言人還稱,這次是李嘉誠首次回應,此前網上假借他的名流傳的回擊文章均非屬實。

對於中國官媒質疑他“不愛國”,李嘉誠表示,對於一切是是非非,感到痛心,強調自己成立的基金會,至今捐出170億港元,87用於大中華地區,對有利中華民族的事業,過去、現在及未來宗旨不渝。

在回應有關他與中央關系是否有變的問題時,李嘉誠的聲明強調,“對中國充滿信心,對習主席沉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

香港前政協委員、前港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劉夢熊星期三對美國之音表示,在內地面臨經濟下滑的壓力及政治形勢之下,文革式的左的余毒沉渣泛起,將經濟形勢不好的責任推到從事正常經濟活動的外商和外資身上。

他說:“完全是那種左的思潮沉渣泛起。內地經濟下行的壓力,他們不是說去檢討為什麼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會走到盡頭呢?不檢討自己不搞政治體制改革,其實是想把責任賴到這些外商和外資的身上,其實是找經濟下行的替罪羔羊。”

身為香港一家上市公司董事局副主席的劉夢熊表示,李嘉誠在回應聲明中稱內地的批評言論讓他“不寒而栗”,表明文革式的左的大批判心態,會讓更多的香港人看清內地目前的政治形勢,會嚴重衝擊香港人的觀感。

他說:“李嘉誠感到他們這種做法讓人不寒而栗,其實就是說,裡頭文革的余毒未清,左的余毒未清。這兩三年來,除了剛才說的七不講外,還公開批判普世價值、批判憲政民主。(他是)左傾思潮、左傾勢力重新抬頭裡頭又一個犧牲品。”

蘋果日報星期三報道稱,李嘉誠的聲明6次提到習近平,稱不想影響國事訪美行程,並深切佩服習主席的沉穩領導能力,更是響應習主席的一帶一路政策,示好意味濃厚,有拿習近平作擋箭牌的意味。

分析說,盡管有官方背景瞭望智庫《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引爆輿論鞭撻,但真正關鍵的是官媒人民日報發表的《對李嘉誠,與其挽留不如目送》。前者不過是部分民意,後者則是官方表態,不僅直接點名李嘉誠,更直斥“資本沒有國界,但商人有祖國”。

此外,報道還稱,不少香港政商界人士對李嘉誠親自還擊感到意外。有商界中人表示,李嘉誠一向強調自己是生意人,在內地建立了政治人脈,特別是與中央領導關系良好。而以往有意見,都有渠道向北京反映,北京也不會找麻煩。但這次李嘉誠親自發聲明反駁,相信他是感到問題嚴重,也無法向中央解釋。

此外,報道還稱,自鄧小平時代開始,李嘉誠與中共4代領導人都有交往,尤其與鄧小平和江澤民關系密切,但是這種關系一代不如一代,他與習近平幾乎沒有私交。

分析說,鄧小平時代,中國還窮,一要依靠海外投資改變經濟面貌,二來香港回歸,更要靠華人首富做領頭羊撐大局。所以,鄧小平對李嘉誠十分敬重,曾兩次單獨會見。江澤民的關系與李嘉誠也相當熱絡。到胡溫時代,雙方交往淡如水,一方面中國經濟崛起,二來香港已經順利回歸。

習近平上台時,局勢大不同以往。公開資料顯示,習近平至今沒有單獨會見過李嘉誠,只是去年9月習近平接見香港工商界專業界訪京團時兩人才會面。分析還表示,目前中共治港策略已有改變,依靠富豪商家已沒有辦法治理香港,因此李嘉誠的存在與否似乎無足輕重。

在李嘉誠星期二罕見回應之後,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星期三發表社評,稱內地沒有敵視李嘉誠,針對他的輿論只是“去神化”的過程。

社評稱,以李嘉誠的身份回應網絡文章不太尋常,表明他認為內地公眾怎樣看他很重要。社評認為,內地人現在傾向把李嘉誠看成“逐利第一”的商人,不再是“愛國愛港”的模範。李嘉誠也許習慣輿論對他一面倒褒揚,對新輿論局面一時不適應,但他有必要適應。

今年912日,新華社“瞭望智庫”微信公共號轉發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指李嘉誠“不顧念官方此前對其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造成悲觀情緒在部分群體中蔓延,其道義的高點,已經失守” 。

這篇引發轟動的文章還稱,“眾所周知,在中國,地產行業與權力走的很近,沒有權力資源,是無法做地產生意的。由此,地產的財富,並非完全來自徹底的市場經濟。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920日也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文章標題為《對李嘉誠,與其挽留不如目送》。盡管文章在第二天的人民日報及官網人民網上都沒有發表,但許多媒體轉載,更引發廣泛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