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龍爪染指山姆對台政策?



(Ajin 開口)

最近因山姆大帝正值大選,所以在11月新白宮主人出現之前,北京企圖影響美國對台的政策。

由於台灣沒有參加ICAO會議,整個國際又掀起台灣角色的爭議了。從底下三位美國的中國通來說出美國對中國外交政策的不同角度:
·     芮效儉(Stapleton Roy),傾中,認為美國應該挺北京一中原則,才有台海安寧。
·     沙特(Robert Sutter),  傾美, 美國應該強力介入, 掌控台海, 勿讓北京威脅地區
·     容安瀾 (Alan Romberg),中性,繼續維持模糊,冷熱看情形而定

最近美國會參、眾兩院相繼提出的《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新成立的智庫“全球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 GTI),星期三舉行智庫成立之後的第一場研討會,主題便是美國政府與台灣交往接觸的指導方針--1994年克林頓政府開始施行至今的《對台政策檢討》(Taiwan Policy Review)

與會的3位專家,曾任國務院台灣協調處處長的葛天豪(David Keegan)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及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洛曼,都不贊成全面審視《美國對台政策檢討》,洛曼認為那將打開潘多拉盒子,可能引來更多干擾因素,但美國新政府上台後可以考慮以包裹方式做一些調整

從這些言論來看,可以斷定的是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一直還是保持著看狀況而定,且最主要是看白宮主人。然而,俺要說國際客觀情勢一直再改變,就算白宮處變不驚,北京本身給國際的印象和份量,態勢,都是白宮要考慮對付政策時的依據。

即使如芮效儉(Stapleton Roy)屬季辛吉派的人認為南海應屬於北京管轄才能合理維持區域和平,但倘若北京的態勢越來越蠻橫,也不可能影響白宮而形成傾中政策。畢竟在美國對華政策上是不可能再有第二個季辛吉出現了。

相關閱讀:




全面審視對台政策?美專家:勿打開潘多拉盒
2016.09.30 07:30
華盛頓— 
2016年台灣第3次政黨輪替後,要求美國政府重新審視對台政策的呼聲再起,美國國會議員近日也提出《台灣旅行法》,希望以立法方式讓美國解除對台灣高層領導人訪美的禁令。不過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台官方交往互動越是低調效果越好,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彼此的共同利益。
自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包括美國台灣人社團、台灣非政府組織,甚至美國國會人士都認為,台灣民主深化的成就應該得到全世界更多認可,美國長期以來在與台灣的交往上做出的許多限制,尤其是高層官員互訪的禁令早已不合時宜,應該重新審視相關做法並做出相應的調整,近日參、眾兩院議員相繼提出的《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即是這種呼聲的反映。
新成立的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 GTI),星期三舉行智庫成立之後的第一場研討會,主題便是美國政府與台灣交往接觸的指導方針--1994年克林頓政府開始施行至今的《對台政策檢討》(Taiwan Policy Review)
與會的3位專家,曾任國務院台灣協調處處長的葛天豪(David Keegan)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及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洛曼,都不贊成全面審視《美國對台政策檢討》,洛曼認為那將打開潘多拉盒子,可能引來更多干擾因素,但美國新政府上台後可以考慮以包裹方式做一些調整。
洛曼說:“綜合而言,調整做法是重要的,因為它發出的信號是美國如何對待台灣。當然這樣做可能會遭到國務院律師的反對,因為原來的方針就是他們擬定出來並開始實施的。但事實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有些改變,例如台北的美國在台協會可以懸掛美國國旗,就表示這些規定並不是刻在石頭上一定不能改的。”
不過葛天豪說,對國務院官僚體係而言,美台之間的交往準則是越少引起注意越好,雖然這種低調方式並非最理想,但它們能夠促進實質關係,尤其是美台軍事接觸的方式更是越安靜越好。
葛天豪說:“我們必須了解,在東亞海洋周邊一帶我們面對一個非常不確定的軍事戰略環境,所以我們必須與台灣協作,我認為我們可以非常安靜地與台灣合作,不過我們必須與台灣和其他相關者(players)悄悄地協作,這樣我們才能確定所有人都在相同的理解上思考(thinking from the same set of understanding),這樣台灣在做什麼,台灣有什麼能力,台灣要選擇取得哪些能力,都能夠符合那個環境所需。我們可以安靜的達到那個目的,我的直覺也告訴我,我們正在悄悄地這麼做。”
卜睿哲也認為,美台之間許多往來都必須悄悄進行,高調不一定能夠達到提升雙邊利益的目標,《台灣關係法》仍然賦予美國政府許多彈性,是否符合雙方的利益才是每個個案的衡量的標準。
1994927日,時任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的洛德(Winston Lord)在參議院外委會就1992年克林頓政府上台後,針對美國對台政策進行全面檢討所做出的調整提出證詞,證詞的名稱即為“對台政策檢討”(Taiwan Policy Review)
通過這個對台政策,台灣駐美代表處可以使用“台北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的正式名稱,而且美國首度表達將支持台灣加入無須主權國家身份的國際組織,對那些台灣無法成為會員的組織,美國也將支持台灣的聲音被國際社會聽見。
不過洛德在證詞中也強調,美國政府“強烈反對”國會試圖以立法方式,允許“中華民國”高層領導人訪美的做法,因為那將脫離美國歷任政府行之有年的基本政策軌道,導入一個毫無疑問會被中國視為美國與台灣具有“官方”關係的元素。


芮效儉稱沒有一中支撐台海難安寧
2016.09.28 06:28
華盛頓— 
國際民航大會(ICAO)星期二開始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在中國的壓力下,台灣今年未能如2013年一般獲邀參加這個三年一度的大會,許多人擔憂,這是否台海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的開始,不過前美國駐中國大使芮效儉說,北京改變的是對台灣的作為,但對台政策並沒有改變。
美中政策基金會星期一就蔡英文總統執政100天舉行研討會,芮效儉(Stapleton Roy)在會中做出了上述表示。
芮效儉說,北京對蔡英文政府發出信號的信號是說,如果沒有“一個中國”原則作為支撐,台海兩岸關係將難以管理,誤判的風險也會隨之提高。對於台灣無法參加國際民航大會是否造成台海兩岸關係持續惡化,芮效儉在受訪時表示,只要蔡英文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今後就可能看到更多中國發出的信號,目的是要讓蔡英文總統知道,不接受一中原則就要承受後果。
芮效儉說:“我想我們會看到中國大陸發出各種信號,那就是如果他們認為,沒有在彼此的關係上看到某種形式的一中原則協議,那是會有後果的。我無法預測他們會用什麼方式,但他們尚未決定是否要將這個關係推向一個惡性循環的局面,因為那也會傷害他們自己的目標。只是他們要表示,現在已經和過去不同,蔡總統的作為是有後果的。”
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主任容安瀾(Alan Romberg)在會中指出,自蔡英文上台後,北京對台灣新政府的立場有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蔡英文政府必須承認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另一個是北京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但容安瀾認為,接受一中與不獨立兩者之間還有可以操作的空間,台北與北京應該可以在其中找到一個彼此可以接受的選項。
容安瀾說:“我認為一個可能的結果是,北京可以將她的作為,或是她有可能再多做一點的部分詮釋說,那些已經多少符合他們對一中的定義,因此習近平可以發表聲明說,這樣已經足夠讓彼此的關係往下走,而不必再受到新的因素干擾了。”
對於台海兩岸的僵局如何化解,美國是否能夠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實踐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認為,中國在東亞快速擴張是以美國為代價,“習近平是一個麻煩”,美國必須對中國更為強硬,將對中國的政策與台灣掛鉤才能予以製衡。不過芮效儉和容安瀾都不同意這個做法。
芮效儉說,台海和平穩定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應該考慮的是美國自身的利益,過去美國將人權和製裁掛鉤並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將台灣與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掛鉤“是一個危險的概念”。容安瀾則認為,美國已經為做了許多努力提升台灣防衛能力,在台灣議題上維持戰略模糊可以保留美國最大的彈性。



1 則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