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18大以來習近平在經濟上到底改了什麼?



18大以來習近平在經濟上到底改了什麼?
201710505:50
華盛頓— 
在五年前的18大上,在四年前的中共18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政府宣布了宏大的經濟改革計劃,現在,習近平的第一個五年任期接近尾聲,然而,中國的經濟改革成就並不顯著,相反,政府在經濟中的權威增加。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政治體制阻礙了經濟改革的發展。他們還說,19大後,權力進一步鞏固的習近平也不會大刀闊斧地進行經濟改革。
 2013年的中共18屆三中全會後,中國政府宣布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共1660條。現在,4年過去了,習近平政府的第一個五年任期也接近尾聲,分析人士認為,他的改革成果有正有負(mixed bag)。
“供給側改革”全憑政府乾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18大以來,特別是201510月以來,中國媒體一直熱議的一個詞。中國媒體在盤點18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時,把“供給側改革”列為頭條成效,但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甘思德說,
“他們在某些領域去產能方面確實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這並不是通過市場機制來完成的,而是通過國家干預、行政規定、國家給各省直接下達的指標來完成的。 這確實產生了經濟效果,但是,還是通過舊的手段來完成的。”
國企改革加強黨的領導
國企改革也是18大以來令人頗為關注的領域。928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專門介紹國企,特別是央企的改革情況。
中國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各級國資委和廣大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紮實推動國企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國企改革全面推進、重點突破、亮點紛呈,成效十分顯著。”
但是分析人士認為,國企改革是過去幾年來進展最少的一個領域。究其原因,美國智庫保爾森研究所的研究員宋厚澤解釋說:“這幾年國企政策的重心在於加強黨對國企的領導,而不是提高國企績效。”
對壟斷行業國企實行政企分開等改革是改革60條的主要內容之一,但是,根據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的報導,目前為止,有3000多家國企把加強黨組織建設列入公司的章程。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甘思德說:“國企是政府黨的權力的標誌,他們希望加強國企,另外,他們認為規模大也更利於全球化的競爭。”
金融領域改革執行不力
宋厚澤和他的同事們一直在追踪中共18大以來的改革成果。他在介紹金融領域改革狀況時說:
“金融領域也有所進展,但是這兩年,尤其是政府希望穩定,不希望有大的波動,尤其是15年的股災, 16年大規模的資本流動後,政府對穩定的偏好更強。所以,有些改革雖然發佈出來了,但是在執行上有問題。 比如匯率改革,當初可能走出了100步,現在雖然沒有完全退回去,但是也退了很多。”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甘思德說,中國的金融與銀行系統基本上是國企占主導地位。政府希望保持那樣的狀態,因為控制了資本,政府就可以決定工業政策的重點。
政府在經濟中的權威增加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商業和政治經濟項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在加強政府的權威方面,政府在經濟中的參與方面,擴大中國在全球的活動和影響方面,中國都做得不錯。但是,在有關放開中國市場,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在加大開放力度,進一步放開外國投資限制等方面,非但沒有執行計劃,甚至還有倒退。”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是改革60條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一條。中共之前的十八大報告也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點。”
戶籍改革大小城市不同
戶籍制度改革也是18大、18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重頭戲,但是,保爾森研究所宋厚澤指出,戶籍制度改革在小城市有所放鬆,但是,大城市對外地人口的管理更嚴,更不友好。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甘思德認為,為了保護現有城市居民的利益,中國政府不可能真正改變戶籍政策。
能源、環境項目小有改善
不過,宋厚澤說,18大以來,中國確實有一些正面的改革,不過,這些舉措都缺乏“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及2000年中國加入WTO時期的那種具有深遠的影響。
他舉例說:“能源領域,比如電價。雖然還在改的過程中,但是相比過去有些進展。原來都被國家電網等大的公司壟斷,現在是競爭上網。誰的價格低,買誰的,買家有了更多的選擇,原來是國家電網一家說了算。輸配電的改革還在進行中,……好歹是往正確方向在前進。”
宋厚澤說,中國政府在環境保護、污染治理等方面有所改善,至少遏制了環境繼續惡化的趨勢。
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效率問題
戰略與國際研究所的甘思德認為,中國的政治體系阻礙了經濟改革的成效。他還說,19大後,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效率問題。
甘思德說:“我認為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提高效率、提高生產力,使其成為經濟增長中的重要部分,這也意味著要解決存在於國企、在沒有競爭力的領域的無效性。這還意味著提高農村地區人力資本的水平。”
他還說,解決了這些經濟中的無效性,中國就有可能擺脫以債務和投資為主導的經濟模式,避免中產陷阱。
19 大後,習近平不可能大刀闊斧推動改革
甘思德特別強調,對中國經濟,其實更適用的詞是“自由化”,而不是“改革”。
他還說,習近平第二任期後,中國可能還會繼續18大定下的經濟改革基調,甚至以更為強勢的手段來推進。他說,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並不取決於地方政府或是國企的利益集團,而是中國現任領導層的喜好。隨著權力的進一步集中, 中國政府會進一步鞏固現在的經濟發展方向。
習近平已經被認為是繼毛澤東和鄧小平以來,中國權力最大的領導人。之前,他一再使用他的權力來削弱他稱為必要的改革,比如,下令在股票市場使用強力干預,以及限制貨幣向國外流動,限制房地產價格。


1 則留言:

  1. By Susan

    台灣,這一年來又改了什麼? 改革和維持現狀有差別嗎?
    看了 snowpiercer(末世列車)這部電影,就會明白所謂改革只是執政者想要維持現狀的另一種說法而已.
    沒時間看的話,這篇影評值得一讀.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