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台灣的大學面對改革挑戰



台灣來鴻:台灣的大學面對改革挑戰
威克台灣媒體人
2017 12 8
一所大學選校長的過程道出了台灣高等教育現在面臨急需改革的困境,但是如何著手卻是一個全面性的問題。
這次遴選校長的是被看成"領頭羊"、簡稱台大的國立台灣大學,該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名列第155,但是一度進入前百名,前任校長因為涉及論文作假的醜聞而辭職,因此遴選新任校長,但是卻引出了台灣的大學逐漸落後於對岸的反思。
排名落後
台大在1945年之前的日本時代是台北帝國大學,不但是台灣的第一所大學也可以說是台灣錄取門檻最高的大學,但是按照《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的世界排名,則是遠遠落後在排名27的北京大學、排名30的清華大學、排名116的復旦大學、排名132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與香港相比,香港大學排名40、香港科技大學排名44、香港中文大學排名58、香港城市大學排名119,也就是說台大在兩岸三地大學中的世界排名是屬於後段班,台灣的大學排名都在兩百名之後,這對台灣的教育界發出了警號,因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學生選擇到中國或者香港的知名大學就讀。
也許有些人會質疑,這個排名重要嗎?或者這個排名"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從台大的反應來看,他們還是相當在意的,而且明白地指出,這不只是台大的問題,更是整個台灣高等教育制度的問題。
投資不足
台灣的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呢?根據媒體的報導,對排名"全面倒"的現象,台大的代理校長郭大維形容台灣的高等教育已經到了"強弩之末""頂級大學面臨崩解"的地步,認為台灣應該參考他所謂先進國家的教育必然分類。
郭大維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在1980年代,要進入台灣的大學被形容是"擠窄門",因為總共只有大約40所學校、不到100個招生科系,但是現在的台灣總共有將近150所大學,各式各樣的招生科系已經幾乎是難以計數。
100多所大學來分食有限的教育資源,其結果就是大學教員的薪資偏低,一個台灣公立大學具有博士學位的助理教授,稅前月薪是65000新台幣(折合14444元人民幣、2150美元、 18055港元)。
教員薪資偏低的結果就是許多具有博士學位的學者尋求轉到中國和香港的學校任教的機會,同時也意味著台灣的高等教育在每個學生的投資上也偏低。從各校的經費來統計,台大的學生每年每人成本是50萬元新台幣大約就是11.5萬人民幣,但是北京大學的學生每年每人成本是35萬元人民幣、大約是150萬元新台幣。
高教目的
資源相對算是比較多的台大,每年的經費都在減少,其他的學校面臨的問題就更為嚴重。雪上加霜的是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加上"名校效應",一些當年從專科技術學校改制的科技大學甚至面臨了招不到學生的窘境。
有的學校是採取和其他學校合併的做法,有的學校則是"退場",講白了就是"關門",雖然看起來是所謂的"市場淘汰機制",但是也突顯了現行的台灣高等教育體制有改革的必要。
一些大學設立了不少科系,但是本科畢業之後卻無法進一步修讀更高學歷,因為這些科系可以說是台灣獨一無二的,例如前幾年因為立法院的外島"博弈條款",有些大學就設立了和"博弈"相關的科系,但是因為迄今沒有一個離外島通過"博弈條款",所以就讀學生畢業之後也無法從事相關行業。
這種現象造成的影響,或許只是相對來講的少數學生,但是教育資源也就無法有效投資和回收,原本可以運用在其他和高等教育有關項目的資源就成了教育部官員口中的"浪費"
一個大學可以不在乎這個世界排名,因為大學的核心還是在教育和養成人才,但是當教育和養成人才出現問題的時候,教育體制很可能就是到了需要改革的地步,這也許是個值得重視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